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测绘学   111篇
大气科学   28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303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综合分析和比较了自回归模型和回归模型的特点,提出了采用线性综合模型来预报崩滑体变形的思想,以弥补自回归模型或回归模型预报的不足。实测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综合线性模型具有特别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2.
SMA-MR复合型阻尼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形状记忆合金超弹性、形状记忆特性和MR液的材料特性,提出了SMA-MR复合阻尼器,建立了阻尼器的理论模型。通过输入正弦波得到小震、大震时相应的滞回曲线,并对一单层框架进行输入El Centro地震波下的减震效果分析,比较了SMA-MR阻尼器、仅有SMA和仅有MR作用下的减震效果。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MA-MR阻尼器具有卓越的阻尼性能,对大震、小震的控制实现了自适应的智能性。  相似文献   
23.
对于均质弹性半空间上的任意形状的刚性明置和埋置基础,其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确定,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基础的任意形状用其外包的规则几何形状代替原有的不规则基础形状,以达到确定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目的,而且这两个参数的确定仅仅是对单独刚性基础的,无法考虑相邻基础对其产生的影响。针对上述两方面不完善之处作了进一步探讨,引入相邻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概念,并利用地基为平面应变假定以求之。推荐的方法经验证,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2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ransport of calcareous sand in unidirectional flow and its prediction through existing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s. A flume experiment of four sand samples collected on Oahu, Hawaii, provides 29 sets of sediment transport data in the bed-form and suspended transport stages. The measured transpor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direct predictions from four energy-based transport models developed for siliceous particles. Corrections for the grain-size, fall velocity, and critical velocity of calcareous sand based on recent research are applied to the models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direct calculations and measured data. The comparison illustrates the important role particle shape plays in the transport of calcareous sand. All four sediment transport models give consistent predictions an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majority of the measured data. Two of the models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corrections in both the bed-form and suspended transport stages indicating that such an approach may provide an interim solution for the transport of calcareous sand.  相似文献   
25.
26.
江苏一次锢囚状MCS和相关中涡旋MCV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永林  俞小鼎  杨引明  王慧  刘红亚 《气象》2016,42(2):166-173
利用常规地面和高空气象观测资料,结合气象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分析了2009年6月14日15—23时(北京时,下同),造成江苏强对流天气的一个中尺度对流系统(MCS)的锢囚状特征的形成过程及其垂直结构。地面中尺度分析表明,雷暴高压东侧在飑前倒槽北端发展的闭合低压环流的东南气流将暖湿空气输送到冷性雷暴高压的北侧形成东南一西北向的暖舌,从而形成锢囚状的结构。长三角探空网资料的垂直结构分析表明,在对流层下部地面到850 hPa为冷性的雷暴高压,在对流层中部700 hPa为冷性的α中尺度涡旋(MCV),而500 hPa已转变为暖性的MCV。静力学关系可以说明MCV仅仅存在于700~500 hPa的原因和MCS下冷上暖的热力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刘菁欣  白云  王俊 《测绘科学》2016,41(10):136-141
针对传统遥感系统对特定建筑物提取难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高空摄影系统下基于改进霍夫变换的城市枢纽立交桥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和分割,对分割后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提取直线和曲线道路,弥补了单一提取直线道路的不足;然后对提取后的道路进行基于改进霍夫变换的近似圆形立交桥匝道的识别;最后依据圆形完整度门限判断可识别的圆形匝道个数,并根据识别数目来判定是否存在立交桥。经过实验比较分析,该方法对于国内外常规的立交桥系统识别效果都较好。  相似文献   
28.
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形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侯西勇  侯婉  毋亭 《地理学报》2016,71(1):118-129
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海岸带正在经历各种剧烈的变化,海湾形态变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基于地形图资料与遥感影像提取20世纪40年代初至2014年7个时相的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空间信息,进而分析海湾岸线类型结构,开发利用程度和空间位置的变化特征,以及海湾面积,形状和重心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40年代初以来,中国大陆沿海主要海湾的形态变化显著且复杂,主要体现为:海湾岸线的结构变化显著,自然岸线的长度和比例急剧减少;海湾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持续增强;海湾岸线普遍背陆向海运动;海湾面积普遍大幅萎缩;海湾形状总体趋向复杂但个体间的差异在缩小;海湾重心分布位置普遍背陆向海迁移;海湾变化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等.总的来说,以围填海为主的人类活动是导致海湾发生上述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通过研究,指出应该对中国的海湾进行功能定位划分和分类管理,通过强化以海湾为基本单元的管理,促进中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管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9.
30.
钢筋混凝土(RC)板与一定厚度的土颗粒缓冲层组合结构被广泛用于山区高位单体及群发性崩塌落石的防治,为研究此类防护结构在落石作用下的冲击力衰减规律及RC板的破坏模式,开展了室外系列落石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增大缓冲层厚度能够有效减小最大冲击力,峰值加速度随缓冲层厚度减小而增大,尤其在缓冲层厚度为0.1 m及0.2 m时,最大值急剧增大,峰值加速度与缓冲层厚度的变化满足指数函数关系;根据量纲分析原理得到缓冲层最大冲击深度与动能的平方成正比、与最大入射冲击力成反比的计算公式,且与实测值较吻合;入射冲击力在缓冲层内的衰减率随缓冲层厚度的增加以指数函数递增,在0.6 m缓冲层厚度下可使峰值冲击力衰减70%左右;随累积冲击能级的增大,RC板经历了弯曲起裂及扩展、次级弯曲裂纹和剪裂纹产生及跨中弯曲裂纹贯通的过程,试验结束时RC板整体表现出典型的弯曲破坏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